從喜馬拉雅山頂下來,你并不會有一種完全下山的感覺,因為你本身所處的高原海拔就在四千米以上。如果你返回拉薩,坐上飛機,幾個小時之后降落在上海,你才會有一種完全下山的感覺,因為已經(jīng)看到大海,再要往下走的話,就得潛水了。 拿這個例子做比喻,是想告訴當下的黃金投資者,如果你在此輪價格的持續(xù)下跌當中,依然沒有一種下山的感覺,或許正是因為你還沒看到大海。然而,投資市場的海平面不會那么明顯,只有對市場充滿敬畏和敏感,投資者才有可能在敢于潛水的情況下,找到真正的海平面。 中國大媽一度在1400美元附近涌入黃金市場,進行了一波比較火熱的購金行動?v然金價還沒有完全下山,但我依然是支持大媽們購金的一方。不但如此,我更支持在金價跌破1200美元之后,繼續(xù)購買。 對市場的敬畏源自對市場的了解和信任,恐慌往往是因為對投資品種的不了解,此時更應該提示大媽們不要被那種"沒有下山"的感覺嚇倒。如果說1200美元是黃金價格的海平面,1200美元之下就有可能是潛水行情,誰也不會憋太久。 另外在支持大媽繼續(xù)購金方面我列舉了十大理由: 退出寬松導致美元升值是個悖論 美聯(lián)儲企圖用退出寬松的預期降低市場對超低利率的擔憂,實際上退出寬松對美元來說并不是什么利好。自2008年之后,美國總計推出了四輪量化寬松,然而美元指數(shù)從未跌破2008年的低點70.68。這足以說明寬松政策恰恰使得美元指數(shù)上升,掩蓋了超低利率的實際影響。美聯(lián)儲一旦退出資產(chǎn)購買計劃,就將不得不維持更長時間的低利率政策,屆時美元將出現(xiàn)如同2002年至2005年一樣的滑坡走勢。很多人誤以為退出寬松將給美元帶來利好,實際上在美元走弱的更多時間里,并沒有量化寬松支撐,而只是維持了低利率。 錢以多為貶,物以稀為貴 全球市場看似錢荒、缺錢,實際上最不缺的就是紙幣。由于全球各國經(jīng)濟困局加深,貿(mào)易競爭加劇,貨幣貶值競賽不可能就此停止(看看今年的日本吧)。況且隨著電子貨幣和各類印鈔技術的增長,獲取紙幣的成本越來越低。真正最缺的東西依然是"物",市場一直在講產(chǎn)能過剩,但更多的大宗產(chǎn)品依然價格過高,供不應求。包括巴菲特在內(nèi),貶低黃金者,曾一度是黃金的消費者、珠寶首飾商的投資者;很多經(jīng)濟學家痛罵黃金,但酷愛金幣。 債券市場遭拋售,復蘇信心何來?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至22個月的高點。截止至上周五,美國債券公募基金和債券ETF在6月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617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遠遠高于此前2008年10月創(chuàng)下的418億美元的記錄。第一季度美國GDP終值增速大幅低于此前評估,因消費者支出、企業(yè)投資和出口遭到明顯下修。美國第一季度實際GDP終值年化季率+1.8%,預期+2.4%。 不要小看美國發(fā)貨幣的能力 我們只知道中國的貨幣存量世界第一,但我們不知道美國貨幣的存在形式和強大威力。美國有上百萬億的衍生品市場,另根據(jù)渣打銀行測算,美聯(lián)儲每釋放100億美元的M1,能夠給全世界帶來244億美元的M2,而中國央行用100億美元能給世界創(chuàng)造出的M2只有68億美元。也就是說,美聯(lián)儲創(chuàng)造貨幣的能力接近3.5倍于中國央行。 撥亂反正終有時 本輪危機是全球性的、歷史性的,包括公司、金融機構、政府等在內(nèi),都在發(fā)生著因透支信用而引發(fā)的信任危機。這一危機自2008年美國爆發(fā),2010年蔓延至歐洲,目前又傳遞至中國。事實上在信用遭到質(zhì)疑之后,最應該遭拋棄的是信用資產(chǎn),而非黃金這一典型的非信用資產(chǎn)。黃金沒有受到信用危機的支撐,反而因危機的蔓延被嚴重拖累,遭到市場盲目拋售。在之前漲幅過快的情況下,撥亂反正需要時間,但不會太久。 有對比才有鑒別 很多專家認為黃金是小眾理財,是非主流投資品種。我想,理財市場是一個勝者為王的市場,誰能保證主流品種就一定能賺錢?與四年前此時的價格相比,黃金價格的漲幅為零;然而,與四年前相比,滬指已下跌34%。也就說,四年前你投資黃金,到目前為止,最慘的結果是不賺錢。然而,如果你是四年前進入股市,你虧掉30%的概率在90%以上。在投資市場,"主流"跟"賺錢"似乎沒有太多的直接聯(lián)系。 供給層面的難度和成本完全不同 開采黃金的難度跟推出一款理財產(chǎn)品相比,要困難得多,因為發(fā)行一款理財產(chǎn)品只需要監(jiān)管層簽個字,金礦的勘探、開采、冶煉,以及形成供給的周期則長達十年。由于中國對環(huán)保等領域的重視,金礦勘探和開采的成本日益升高,中國作為目前全球第一大產(chǎn)金國,其成本的升高不容忽視。至于南非、美國等金礦開采成本,早就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了。 原油和黃金的關系不能被忽略 一個被稱為黑金,是消費層面的避險資產(chǎn),另一個叫黃金,是心理層面的避險資產(chǎn)。包括2008年的危機在內(nèi),原油和黃金在全球經(jīng)濟最極端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相同的波動方向。原油價格在美國政府大肆干預,呼吁釋放更多原油儲備,并大規(guī)模支持和鼓吹頁巖油等的條件下依然保持在90美元上方,這似乎跟黃金的直線下泄非常矛盾。原油和黃金縱然有很多不同之處,但不要忘了其長線的正相關性。因為人類永遠不可能在喜歡吃面包的情況下,就會扔掉饅頭。 黃金依然是各國央行不可忽視的儲備資產(chǎn) 德國強烈要求運回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塞浦路斯央行售金遇阻;瑞士發(fā)起全民公決,強制央行購金千噸;2012年在全球黃金總體投資需求下降10%的情況下,全球央行凈購金535噸,創(chuàng)48年新高。等等的這些消息只能說明一個道理,更多國家在不得不儲備美元的同時,也絕不會只持有美元。對沖美元風險的資產(chǎn)有很多,但黃金無疑是各國必須重視且不斷增持的儲備資產(chǎn)之一。 誰不想持有一些與政府信用、銀行體系無關的資產(chǎn) 債券市場從不缺少客戶,但也從不缺少危機;銀行體系不僅是一國經(jīng)濟的心臟機構,但也不乏崩盤違約的事件。當中國老百姓也開始關注銀行風險的時候,我們所持有的,如黃金一樣具備流動性和儲備功能,且跟政府信用、銀行等系統(tǒng)無關的資產(chǎn)似乎捉襟見肘。 綜上所述,我支持中國大媽繼續(xù)購買黃金,且處之泰然,靜觀各類資產(chǎn)誘惑和風險表演。最后還需要提醒投資者,警惕"慌不擇食",不要指望看不對牛市的分析師能夠看對熊市。 拿高盛來說,每年發(fā)出的預測不下十次,要么上調(diào)要么下調(diào),這只是根據(jù)自身需要和行情變化,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條件下,一種對市場的影響和干預。高盛是什么機構?愿意在無償?shù)那闆r下,告訴你賺錢的秘密?要知道,2008年金價從1032美元下跌至700美元的時候,有的投行和更多的分析師認為金價將重回250美元。不過剛剛預測完,行情就反彈了。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