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研究團隊近日發(fā)布報告,對印度增長萎靡和貨幣政策收緊表示擔憂,并將印度市場的投資評價下調至“減持”。筆者認為,在增長失速、通脹失控、資本失助、波動失序和結構失衡這五“失”風險的共同作用下,印度經濟的確面臨著發(fā)展挑戰(zhàn)。 增長失速 近年來,印度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經濟增速。但自2012年以來,印度經濟增長面臨著失速風險。2012年印度經濟增長率為3.99%,增速較2011年和2010年分別下降了3.76個和7.24個百分點。2012年,印度經濟增速較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低1.08個百分點,是8年來首次增速低于新興市場整體。 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印度實際GDP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2%、3.4%、2.5%、4.07%和2.95%,均低于1997年至今6.78%的歷史增速和2008~2012年危機期間6.62%的平均增速。2013年第一季度, 0.48%的環(huán)比增速創(chuàng)下了2009年第一季度危機最高峰以來的最低值。 通脹失控 印度通脹問題始終較為突出。根據(jù)IMF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08~2012年,印度CPI同比增幅的年均水平為9.88%,較1980~2012年的歷史均速高1.62個百分點。2013年以來,印度通脹壓力繼續(xù)加大。根據(jù)IMF的預測,2013年印度年度通脹率可能將為10.82%,較2012年上升1.5個百分點。通脹高企是新興市場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在2009~2012年,印度通脹率比新興市場整體高4.21個百分點,2013年預估值比新興市場整體要高4.89個百分點。 在通脹絕對水平和相對水平均明顯上升的同時,印度通脹的失控風險也不斷加大:其一,物價形勢惡化伴隨著經濟增長失速,表明增長放緩并未能通過需求下降的途徑帶來自然的通脹“冷卻效應”;其二,CPI增速和PPI增速變化方向相反,表明成本推動效應的縮小也未能有效緩解通脹壓力;其三,通脹上行伴隨著貨幣增速的相對放緩,表明印度央行通過收緊貨幣來控制通脹的有效性也值得懷疑。 資本失助 “滯脹”格局的逐漸形成,導致國內社會和國際市場對印度經濟的信心下降,而信心缺失直接導致了國際資本外逃。2008~2012年間,外國機構對印度的股權凈投資總額為588.6億美元,債務凈投資額為291億美元;2013年年初至8月5日,外國機構對印度的股權凈投資額為126.3億美元,債務凈投資額則為-31.7億美元;2013年6月以來,外國機構對印度的股權和債務凈投資額分別為-27.2億美元和-79億美元,表明國際資本正在加速流出印度市場。 為避免國際資本快速流出,印度政府于2013年8月批準了一項提案,大幅放寬了對電信、保險、石油、天然氣和國防等領域外資投資的限制。印度央行則于2013年7月15日將邊際貸款工具利率和銀行利率分別上調了2個百分點。這些政策的效應有待檢驗,印度面臨的資本失助風險依舊較大。 波動失序 受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加劇和本國經濟形勢惡化的影響,印度金融市場整體走弱,表現(xiàn)為股指下跌、匯率貶值和國債收益率上升。市場趨弱和資本外逃形成了相互催化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波動失序的風險。根據(jù)彭博的數(shù)據(jù),截至2013年8月6日,印度國家證交所股票指數(shù)為5528.5點,較2012年末下跌了6.38%;印度盧比對美元匯率為61.66盧比/美元,較2012年末貶值了12.76%;印度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8.274%,較2012年末上升了0.224個百分點。而2013年5月以來,隨著國際資本外逃進一步加劇,印度金融市場波動失序風險明顯加大。 結構失衡 長期來看,印度經濟則面臨著結構失衡的風險。一是財政失衡。根據(jù)IMF的數(shù)據(jù),2008~2012年,印度的財政赤字率分別為8.56%、10.07%、8.72%、8.44%和8.31%,而在2005~2007年,印度財政赤字率僅為7.47%、6.42%和4.82%。 二是外債結構失衡。根據(jù)IMF的數(shù)據(jù),2012年印度負債率為66.84%,略高于60%的國際警戒線。雖然整體負債率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印度外債率(外債/GDP比率)為21.15%,較2010年的階段性低點上升了3.63個百分點;2012年,印度短期外債占全部外債的比例高達24.81%,2008~2012年這一指標的平均值則為21.61%,遠高于1990年以來10.72%的歷史均值。大幅升高的短期外債比率意味著,如果出現(xiàn)某種突發(fā)性事件,引致集中性的短期外債償付,那么,印度可能會碰到難以應對的流動性危機。 三是貿易失衡。隨著經濟發(fā)展,印度經濟的外向性也不斷提升。2013年一季度,印度進出口總量的GDP占比為53.66%,較本世紀初提升了27.46個百分點。盡管2011年下半年以來印度盧比對美元一直處于連續(xù)貶值的狀態(tài),但印度貿易逆差卻不降反升,2012年第四季度,印度經常項目赤字率為5.35%,創(chuàng)1998年以來最高紀錄,2013年第一季度,印度經常項目赤字率依舊高達5.07%。匯率貶值卻伴隨著經常項目赤字率的高企,這意味著印度貿易失衡很難通過匯率渠道得以改善。 四是人口結構失衡。印度是人口大國,豐富的人力資源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長期動力。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居民平均壽命的上升,印度人口結構漸趨老齡化。1980年,印度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3.56%,2011年,這一比例上升至4.99%。人口結構老齡化導致促進印度經濟發(fā)展的人口紅利漸趨縮小。 五是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失衡。電子信息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是支撐印度經濟崛起的重要力量。2000~2012年,印度電子信息產業(yè)實現(xiàn)了22.09%的年均產值增長,產值年均增速比同期經濟增長率高15.06個百分點;2000年,印度電子信息產業(yè)產值的GDP占比為2.72%,2012年上升至12%。但是,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限制了印度電子信息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