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失誤導致中國經濟減速
|
2月份,中國貿易逆差達314.9億美元,創(chuàng)下9年來最高。中國經濟增長是否能持續(xù)?人民幣升值拐點已至?與此數據的解讀分析全球鋪天蓋地。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G D P增長目標定為7.5%,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也應聲大幅下跌。而自全年中國實行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在一二線大中城市實行限購限價以來,全球的鋼材、鐵礦石價格也一路走低。中國的經濟總量和增速正在深刻影響全球。但實際上,中國經濟增速目標下調并不是政府主動而為,而是中國經濟增長遇到一些困境的反映。這困境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壓地產業(yè)放緩城市化致經濟下滑 一是房地產政策的調控失誤,號錯了脈,也抓錯了藥。中國8億多農民進城務工并要進一步融入城市生活的過程,其規(guī)模在人類工業(yè)化史和城市化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截至去年,中國城市化率達50%(實際上是高估的,統(tǒng)計是以常駐人口計算,農民工進城務工半年及以上即為常駐人口,而城鎮(zhèn)戶籍人口占比僅為34%左右),正處于城市化的加速期。而從全球經驗看,這一時期的城市化都是經濟快速增長的助推器。由于大規(guī)模農民要進城,以及原來城鎮(zhèn)人口要改善居住需求,這一時期的城市住房建設速度無疑很難滿足需求的增長速度,而市場調動各種要素滿足住房需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房價都會有一個飆漲階段,全球無一例外。從整體看,作為一個轉軌國家,中國在這方面的供需不平衡,尤其嚴重。 價格要從供需兩頭看。從具體需求看,中國城市房價飆升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近年來財富迅速增長,而房地產又是財富積累的最重要倉庫。再加上中國近年來基礎貨幣超發(fā),通脹預期在,購房既是避險,也是投資。而在真實經濟生活中,投資與投機很難區(qū)分開來。 而從供給看,中國的土地制度也抑制了供給。中國土地分為城市建設用地和農村集體用地,即使是后者,政府也壟斷了一級土地市場,平整后再在二級土地市場上出售。至今,小產權房也沒有合法化,不承認土地的產權(包括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全歸農民,抑制了土地的供給。 唯有增加供給才能平抑價格。而這輪的房地產調控,限價限購卻是從壓抑需求著手,甚至不惜以強硬的行政手段,干預市場規(guī)律,人為延緩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即使暫時壓制了需求,但需求總量還是沒有變,而供給卻大幅下滑,去年房地產建筑面積開始回落。一旦調控放松,房地產價格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由于房地產業(yè)上下游緊連著的是水泥、鋼材、石化、建筑、家具、建材等行業(yè),對整個經濟的影響面大。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放緩,地產業(yè)的受壓必然導致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 中國經濟深層改革被懸置的原因 二是政治壓力下匯率被動升值的惡果。新世紀以來,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是全球財經界的熱點。2003年開始,美日開始聯(lián)手施壓。2005年7月,中國終于沒有頂住壓力,宣布放棄了盯住美元達11年之久的固定匯率制,進入了緩慢小幅升值通道。質疑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有多種理由。比如人民幣升值能夠改善中國貿易條件,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中國能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等。而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質疑來自于“輸入通脹說”,即人民幣盯住美元,每進來1美元必然要拿8.27元(匯改前的匯率)人民幣兌換。中國出售商品到國外,換回來巨額外匯儲備,向國內市場釋放了高能的基礎貨幣。這些基礎貨幣轉入商業(yè)銀行,再以4-5倍的速度周轉放大,去追逐國內“不夠量”(因為商品出口了一部分)的商品,必然導致國內物價總體水平上漲。在當今美元濫發(fā)、全球刮“財政赤字風”背景下,“通脹”向中國的傳導將不可避免。 支持人民幣匯率浮動的邏輯有兩個關鍵點,一是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能降低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量;二是匯率浮動,人民幣幣值對內就能穩(wěn)定下來。事實會說話。人民幣升值近7年來的數據推翻了這兩點。在2005年之前,中國總的外匯儲備不足8000億美元,而到2008年,短短3年時間,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達近兩萬億美元,到今天已經超過3.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進一步高速增長,釋放出更多的高能基礎貨幣。同時,在人民幣盯住美元的11年間,中國C PI指數一直保持穩(wěn)定。2001年0.5%,02年-0.8%,03年1.2%,04年3.9%,05年1.8%,06年為1.5%.而05年人民幣升值后,07年開始飆漲,通脹率是4.8%,08年5.9%,09年為-0 .9%(因房價沒納入到指數成分,若考慮到當年房價高漲,高盛的估值是CPI增幅超10%),10年也達到3.3%.國內物價不但沒有穩(wěn)定,反而惡化了。 為何人民幣升值沒有達到“浮動匯率派”的初衷?這里牽扯到兩個基本的問題。一是中國的高額外匯儲備是人民幣名義匯率低估造成的嗎?二是為人民幣要確保幣值穩(wěn)定選錨的問題。經濟學的一個常識是,一個經濟變量被固定下來,其他變量一定為圍繞著它進行調整,結果是真實變量會趨向于本來面目。比如醫(yī)生的工資被管制壓低,但算上“紅包”等其他收入,醫(yī)生的真實收入不會變。這道理在匯率上同樣適用。如果人民幣名義匯率被低估,那么中國國內物價和工資就會上升,真實匯率就會向上得到調整。真實匯率長期內不可能被低估。也就是說,中國高額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名義匯率高估沒有多大關系。 不錯,中美兩國近年來生產率的變化,經濟增長的速度不同步,其結果必然表現(xiàn)為兩國之間真實匯率的調整。在固定匯率下,中國的經濟增速高于美國,則中國的勞動者工資(真實收入)和其他要素價格會上升。“浮動匯率派”言之鑿鑿,說人民幣名義匯率不升是中國勞動者“補貼”外國消費者,其錯誤的根源就在于沒有區(qū)分“名義匯率”和“真實匯率”。而真實匯率的調整,是選擇讓名義匯率變,還是名義匯率固定,讓工資和物價來調整,關鍵是要考慮兩種不同調整方案的成本,哪一種更有利于中國經濟。若沒有調整成本,名義匯率怎么變都沒有關系。 中國的貿易順差和巨額外匯儲備有其合理的成分,是由人口紅利決定的。當然也有鼓勵出口,比如有出口退稅政策等扭曲的成分,但不是由人民幣名義匯率低估所致。中國目前是一個享受巨大人口紅利,呈顯著青壯年特征的國家,高貿易順差,高儲蓄是必然的。中國出口的產品,西方國家根本不生產?v使中國不出口,它們的經常項目也不會改變。無非是把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增長由中國轉移到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而已。 匯率是資產價格,但卻不是普通商品的價格。后者價格的兩頭一邊是商品,一邊是貨幣,而匯率的兩頭都是貨幣,受預期影響大,具有隨機波動性。這也是各國即使實行“浮動匯率”,但也不允許自由浮動,最低限也是“有管理的浮動”的原因。中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至今人民幣升值近25%,但外匯儲備卻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就是因為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預期人民幣升值,反而會有大量的“熱錢”流入博取升值好處,且還可以分享中國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飆漲盛宴。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只有1019億美元,伴隨著匯改,2006年是1774億,2007年是2622億,2008年是2954億,2009年是1980億,2010年是1831億。外匯儲備不降反升。不尊重理論,總該尊重鐵的數據吧? 結果反而是央行要釋放更多的基礎貨幣來“結匯”,中國的物價更不穩(wěn),通脹近年來成為中國經濟的焦點。通脹的危害在于隱蔽剝奪民眾的財產,且增加了交易費用,干擾價格機制并帶來錯誤的資源配置。政府使出全身力氣,不惜采用種種價格管制的嚴厲手段,但按下葫蘆浮起瓢,比如房價越管越高,按下房價,貨幣又轉到別的領域,調控也越來越寬泛,越來越微觀。這才是中國經濟深層改革(國有企業(yè)的進一步改革,要素價格的市場化以及第三產業(yè)的進一步開放)被懸置的原因。 調經濟參數的惡習誤導企業(yè)決策 第三個原因是引入了凱恩斯主義調經濟參數的惡習,這與第二個原因息息相關。但這些年中國也引進了凱恩斯主義,財政平衡被打破,對經濟參數調來調去,出臺了很多蠢政策。2007年到2008年,中國經濟很好,當時政府就動手打壓房價搞緊縮。銀根緊縮,削減開支,把出口退稅取消,結果不到半年美國次貸危機發(fā)生時,民工返鄉(xiāng)。又過了半年不到,2008年下半年又來個4萬億刺激,汽車下鄉(xiāng)、家電下鄉(xiāng)等。 “汽車下鄉(xiāng)”,買個車子購置稅也取消了,中微型面包車下鄉(xiāng),一輛車補貼好多錢。結果井噴一樣,好多車廠都做了決策上微面,因為微面銷路好得不得了。一個車廠在某個產業(yè)園買了幾千畝地,廠子也建好了,在北京做的微面模具也出來了,花了2.5個億。但現(xiàn)在購置稅減半取消了,汽車下鄉(xiāng)政策取消了,微面的銷量掉下來了,于是決定放棄微面的生產,2.5個億的模具,還沒投入使用就報廢了,現(xiàn)在生產基地也閑置了。這么調過來調過去,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先后三次大的反復,帶來的是企業(yè)決策失誤,資源被錯誤配置,受傷害的遠遠不止一個,而是大面積的企業(yè)決策錯誤。當前中國很多企業(yè)面臨的困局,與此息息相關。溫州“跑路”老板的困境也跟調控有關。就像一個人,今天生活在30°的溫度里邊,明天生活在零下1°,后天又到了50°,怎么活?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