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著疲憊的身軀,歐盟進入新的一年。新年能否孕育新的希望?已持續(xù)了3年之久的歐債危機將繼續(xù)升級還是有望緩解?遏制歐洲經濟下滑與衰退有無靈丹妙藥?歐債危機的陰影下,世界其他經濟體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和牽連,又將以怎樣的方式自救?2013年,太多的問號等待人們求解。 歐洲“新雙速” 內外雙沖擊 展望2013年,歐洲仍難以擺脫歐債問題的困擾,要解決歐洲深層次的問題決非易事。人們寄望于歐洲經濟能恢復平穩(wěn)增長,為歐洲應對債務問題并進行結構性調整贏得更多時間和空間。 2012年歐債問題是貫穿歐洲形勢變化的主線。年初形勢一度向好,但5月法國總統(tǒng)選舉和6月希臘政治危機使歐債問題急劇升溫,一度把歐元區(qū)推到了解體的邊緣。人們看到希臘這樣的小國不僅能點燃奧運圣火,還可能燒掉誕生10年的歐元。此后,西班牙銀行業(yè)告急,增加了對歐債問題擴散至整個歐元區(qū)的擔憂。在年中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歐債問題成為壓倒性的議題。 為挽救歐元,挽救歐元區(qū),挽救歐洲一體化進程,歐洲主要國家政府被迫“背水一戰(zhàn)”,出臺各種措施全力應對債務危機。歐盟夏季峰會確定了歐債問題標本兼治的方向。歐央行放出狠話,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歐元,隨后推出了無限量購買重債國債券的“直接貨幣交易”計劃。此后歐洲又正式啟動“歐洲穩(wěn)定機制”,并在年底前就建立銀行業(yè)單一監(jiān)管機制等達成共識。這些措施震懾了投機力量,提升了民眾信心,歐元和歐洲股市逐漸恢復平穩(wěn)。 然而歐債危機遠未結束,歐洲圍繞如何應對危機的路線之爭仍在上演。一是緊縮與增長之爭。歐洲在主權債務問題上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方面為消除債務泡沫需要實行緊縮政策,“勒緊褲帶”過日子;另一方面又不能大動百姓的“奶酪”,避免危及政權穩(wěn)定。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高舉增長大旗,與奉緊縮為“圭臬”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展開了折沖。兩者的碰撞隱含著發(fā)展模式和影響力之爭,優(yōu)劣高下一時難見分曉。 二是“更多歐洲”與“更少歐洲”之爭。目睹歐元岌岌可危,一些國家慶幸當初未加入歐元區(qū),有意申請加入歐元區(qū)的國家放緩了進程,還有一些國家甚至對加入歐盟感到“后悔”,要求收回業(yè)已上交歐盟機構的權力。與此同時,另一些國家認為,危機當頭,只有深化一體化,加快一體化進程,才是走出困境的“正道”。歐洲出現了新的“雙速歐洲”現象。作為“重災區(qū)”的歐元區(qū)走在了一體化進程的前列,一些非歐元區(qū)國家逐漸落到了隊尾。 中國堅定支持歐洲擺脫困境的努力,通過多種方式向歐洲傳遞信心,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歐洲不少人詫異地發(fā)現,無論是立場表達還是實際行動,中國在歐債問題上比歐洲的傳統(tǒng)盟友做的都要好。歐洲的感觸很深,也很復雜。中國這么做,為的是中歐關系的大局,為的是雙方的共同利益,也是為了促進世界經濟的整體復蘇。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仍不樂觀的背景下,中歐必須加強合作。 重債國家措施頻出效果待察 2013年,歐元區(qū)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負債率和失業(yè)率都將繼續(xù)攀升,貧困問題日益凸顯。衰退將繼續(xù)威脅最脆弱的幾個國家并可能傳染整個歐元區(qū),甚至會影響德國的經濟增長。 歐洲各國為應對債務危機而實行的財政緊縮政策,犧牲了急需的經濟增長空間,抑制了歐元區(qū)經濟復蘇的步伐,這種狀況在年底前將難有大的改善。 由于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居高不下,法國今年可能將無法實現把財政赤字降到3%的目標,并成為第一大歐元債務國,其債務將高達2000億歐元。 陷入衰退并有大量失業(yè)人口的西班牙,如果不求助于歐盟和歐洲央行的財政支持難以走出困境。 從今年1月起西班牙要償還210億歐元到期債務及其利息,如果投資者不相信西班牙政府能穩(wěn)住財政局勢,西班牙的市場融資行動將流產,屆時與歐盟就財政救助問題進行的談判將會更加困難。 ——法國經濟學家尼古拉·巴弗雷 歐洲央行在歐元區(qū)危機管理中可以算得上是“最可*的”角色,不僅采取果斷措施支持銀行資產流動性,而且為穩(wěn)定政府債券市場,又推出了“直接貨幣交易”計劃。 歐洲央行能給金融市場帶來暫時穩(wěn)定,但要徹底化解危機,還要看南歐國家什么時候能返回經濟增長的正軌。 2012年,歐元區(qū)就銀行業(yè)單一監(jiān)管機制達成協議,這是一個重大成果,是實施銀行業(yè)聯盟計劃的第一步。 建立歐元區(qū)銀行業(yè)聯盟,三個支柱可謂缺一不可,即銀行業(yè)單一監(jiān)管機制、銀行業(yè)單一清算機制和單一存款擔保制度。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短期內歐元區(qū)不會有單一的銀行業(yè)清算機制,作為臨時性方案,可以通過歐洲穩(wěn)定機制來穩(wěn)定那些受統(tǒng)一監(jiān)管的銀行,向問題銀行直接注資。 ——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實驗室研究員紹爾特·達爾瓦什 當初,在歐元誕生時廉價信貸造成的通脹泡沫,破壞了歐元區(qū)國家的競爭力。這些國家想通過改革、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生產率來扭轉這種局面。只有在降低價格水平的情況下,這些措施才能成功。 據高盛估算,法國價格水平應降低20%才能將目前的債務維持在可持續(xù)水平。西班牙情況類似,意大利價格水平需要下降10%—15%,希臘和葡萄牙則要分別下降30%和35%。國際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的估算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2003年德國施羅德政府決定取消上百萬德國人的第二重失業(yè)保險,為開創(chuàng)低工資就業(yè)鋪平了道路。從1995年至2008年,德國的價格水平與歐元區(qū)的貿易伙伴國相比降低了22%?上У氖牵壳暗奈C國家,尤其是法國還不愿意服下苦口良藥。他們期待“魔法秘方”的時間越長,歐債危機存在的時間也將越長。 ——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漢斯·韋爾納·辛恩 新興市場對策選擇很關鍵 2013年,即使歐債危機再次升級,大多數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政府和央行仍有進一步采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空間,以刺激經濟,減輕外部的負面沖擊。 2012年東亞對歐盟的出口大幅下滑,但亞洲經濟體的相互出口份額上升,歐盟的經濟衰退對亞洲造成的不良影響比十年前要低得多。尤其是中國作為其他亞太經濟體出口市場的重要性顯著增加,這有助于緩解歐債危機對亞洲的負面效應。 由于難以在金融市場募集新的資金,歐洲銀行降低了貸款,對亞洲的國際貸款嚴重下降。然而,許多亞洲銀行借機擴張了信貸活動,減少了歐洲銀行從亞洲撤資的負面影響。 ——美國經濟分析與咨詢機構“環(huán)球透視”亞太區(qū)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 由于墨西哥對美國的出口占到了其出口總額的近80%,所以截至目前,與巴西、智利和阿根廷等國相比,墨西哥受歐債危機的影響較小。但墨西哥并未也不會完全擺脫歐債危機的影響。 雖然墨西哥與歐元區(qū)國家的直接貿易所占份額并不高,但是歐洲直接投資在墨西哥所占份額卻很大,而目前一些歐洲企業(yè)正在縮小投資規(guī)模甚至撤出當地市場,給所在國的金融穩(wěn)定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此外,歐債危機引起了資本的反復涌入與流出,造成貨幣匯率不斷波動,影響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也增加了政府管控通貨膨脹的難度。雖然歐債危機對墨西哥的直接影響較小,但這一危機嚴重影響了美國的經濟活力,而美國又是墨西哥最重要的經濟伙伴,為此,墨西哥的經濟發(fā)展也勢必受到影響。 ——墨西哥經濟學家寶琳娜 去年,以歐洲作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印度出現海外市場需求銳減、貨幣急劇貶值、投資停止以及商業(yè)信心下降等一系列負面連鎖效應,致使印度淪為金磚國家中的“差等生”。 歐債危機對印度企業(yè)的影響更為直觀。在與歐盟國家有業(yè)務往來的印度企業(yè)中,有超過50%的受訪企業(yè)已經將重心從歐洲轉向非洲、南亞、西亞和北美。不過,一些最新經濟數據表明,印度經濟將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觸底反彈,并有明顯向好趨勢。 ——印度德里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潘迪特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